使命牵引,同向同行
北京理工大学唐山研究院(以下简称研究院)是唐山市人民政府与北京理工大学紧密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优势互补、深融并进,合作建设的“教研产”三位一体创新机构。研究院于2019年10月揭牌成立,2020年7月正式注册事业法人单位。面向唐山市产业转型升级和重大发展需求,研究院充分发挥唐山区位和产业优势以及政府引导作用,谋划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,打造教育、科技、人才“三位一体”改革试验田,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,强化“以质图强”,推进校地合作、协同共进,不断提升服务唐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北京理工大学“双一流”建设能力。
济济多士,才聚城兴
研究院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人才需求,以“柔性引进+全球招聘+属地聘用”等多渠道汇聚顶级专家学者,持续优化升级人才队伍结构。已建立274人科研创新团队,其中博士210人、高级职称185人,两院院士、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占比20.4%;围绕产业布局精准引培属地人才,引进8名985院校博士毕业生构建属地核心科研人员梯队,助力优秀人才“凤还巢”;实现高层次人才项目申报的历史性突破,获批国家级人才1项、省部级人才专项14项。
厚植沃土,聚力创新
围绕河北及唐山产业特色,研究院强化内涵建设,引进北理工6个国家级和6个省部级创新平台,打造11个产学研一体科技创新平台,建成16个高能级实验室;坚持创新平台系统布局,牵头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、市级重点实验室6个,获批河北省军民融合单位、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智库等其他省部级平台12个;持续提升基础研究能力,重大重点项目获批数呈跨越式增长;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,逐步打造国内领先的中试平台和工程化基地,已完成首台套购销合同签订,多条中小试线陆续建设;不断健全孵化载体,2023年6月北理工科技园唐山分园正式揭牌,2024年5月北理(唐山)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,立足北理工国家级大学科技创新优势资源,为区域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。
同心协契,共育英才
研究院锚定应用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,集成北理工优质学科和唐山雄厚产业育人资源,构建产科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,探索智慧变革路径,持续涵育“潜心恒心”教育科研文化和土壤。研究院强化属地产业侧对于人才培养的有效资源供给、场景支撑,与属地企业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6个;承办“高校毕业生就业论坛——百所高校进唐山”、“再生成——向设计而生”唐山市艺术设计专业毕业成果系列展等活动,获社会广泛关注,育人环境持续提升;探索校地融合学生双创实践路径,研究生团队设计成果“唐欣欣、唐荣荣”获河北省第五届(唐山)园林博览会吉祥物设计一等奖;利用校地双重资源,加强就业指导,保障毕业生就业质量,实现毕业生在唐就业零突破。
扎根属地,多元共赢
研究院深度服务区域创新,积极参与唐山市“四个一百”等创新交流活动,加强与省、市、区各级政府及职能机构沟通协作,成为地方政府开展科技创新和交流合作的重要“参谋”和“帮手”;组织“京唐直通车”等品牌活动,积极推动学校科研成果服务地方,展现“北理工”实力、打造“北理工”名片;依托河北省“工业医院”“工业诊所”等平台,拓展服务纵深,营造创新发展氛围;推动高端智库建设,以智库建桥梁,以科学研究支撑属地科学决策,以科学决策引领属地科学发展;承办中国运载领域科技聚会、科技成果专题发布会等,积极扩大社会影响力。
党建引领,再创新篇
研究院坚持党对事业发展全面领导,在唐山市引进的异地高校研究机构中率先成立党支部,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遵循,把党的领导贯穿治院理院全过程,践行“六个坚持”基本经验,深刻把握“五大关系”辩证规律,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。研究院不断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,压紧压实党支部主体责任和班子成员“一岗双责”;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情况与院级年度工作计划同部署、同落实、同检查;加强党对宣传工作全面领导,筑牢思想文化阵地,完善文宣体系建设,围绕核心业务打造公众号+网站+视频号全媒体矩阵,推动官方媒体对研究院宣传报道量、质全面提升;积极推进树立先锋模范典型,多名党员获评中共唐山市委“唐山市优秀共产党员”、唐山市教工委“市直教育系统育人先锋工程党员”等荣誉称号。
潮平阔,帆正悬
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纵深推进的新阶段,研究院将锚定“1234”发展定位,以京冀协同为战略基石,赋能校地双向共赢,聚焦新材料工业、装备制造、信息技术领域,打造重点实验室集群、工程化中试基地、产学研英才团队、双融培养特区,为唐山市 “三个努力建成”“三个走在前列” 目标的实现和北京理工大学 “双一流” 建设贡献磅礴力量。
(数据截至2025年3月31日)